宋史演义-经典1

《宋史演义》摘抄与感想。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宋史演义. Bookmark the permalink. Follow any comments here with the RSS feed for this post. Both comments and trackbacks are currently closed.

23 Comments

  1. cme
    Posted 2014年8月3日 at 下午12:18 | Permalink

    夏主德明,有子元昊,性极雄毅,兼多智略,常欲并吞回鹘、即回纥。吐蕃诸部,称霸西陲。

      嗣竟引兵袭破回鹘,夺据甘州,德明嘉他有功,立为太子。元昊且劝父叛宋,德明不从,且戒元昊道:“自我父以来,连岁用兵,疲敝不堪,近三十年间,称臣中国,累沐锦衣,中国可算厚待我了,此恩怎可辜负?”

      元昊咈然道:“衣毳氈,事畜牧,乃我蕃族特性,丈夫子生为英雄,非王即霸,奈何羡这锦衣,甘作宋朝奴隶呢?”

  2. cme
    Posted 2014年8月3日 at 下午12:20 | Permalink

    若见雷州寇司户 人生何处不相逢

  3. cme
    Posted 2014年8月4日 at 上午9:27 | Permalink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4. cme
    Posted 2014年8月6日 at 上午7:05 | Permalink

    富弼出使契丹:
    六符道:“我主耻受金币,定欲关南十县,南朝何不暂许通融?”弼正色道:“我朝皇帝尝云,为祖宗守国,不敢以尺地与人,北朝所欲,不过租赋,朕不忍两朝赤子,多罹兵革,所以屈己增币,聊代土地。若北朝必欲得关南十县,是志在败盟,借此为词。澶渊盟誓,天地鬼神,共鉴此言,北朝若首发兵端,曲不在我,天地鬼神,恐不肯受欺哩。”正襟危论,如闻其声。六符道:“南朝皇帝,存心如此,大善大善。

  5. cme
    Posted 2014年8月6日 at 上午7:06 | Permalink

    翌日,契丹主宗真,召弼同猎,引弼马相近,婉语道:“南朝若许我关南地,我当永感厚谊,誓敦和好。”仍是欺人之语。弼答道:“北朝以得地为荣,南朝必以失地为辱,两朝既称兄弟,怎可一荣一辱呢?”舍理言情,语益动人。宗真默然。

  6. cme
    Posted 2014年8月6日 at 上午7:15 | Permalink

    宋朝欲合约于西夏元昊,契丹此时要攻打元昊,并且意识到要向宋朝打招呼,但是欠缺的是联手宋朝,孤军奋战,虽然占有优势,但是被元昊诱敌深入,打败,实乃智商欠佳,料想如果联手宋朝,结果必然不一样。
    而仁宗收到契丹书报后,作壁上观,派人打探契丹夏实情,依据占据结果做出裁决,确实明智。

  7. cme
    Posted 2014年8月6日 at 上午7:29 | Permalink

    所谓红颜祸水:
    元昊一代枭雄,却眷顾红颜,元昊因看上属下 遇乞的 老婆 没藏氏,便借机宋朝的反间计将 遇乞杀死,占有了没藏氏,而打败契丹,合约宋朝后,和没藏的关系更加亲密。导致 老婆 野利氏嫉妒羡慕恨。

    碰巧太子宁宁哥的老婆 没移氏族,被元昊也看中,趁机将其掠入自己的室内,导致宁宁哥和野利氏对其怨恨增加。
    于是,宁宁哥趁着狩猎之际,箭射元昊导致其重伤,虽然野利氏和宁宁哥被抓住杀死,并且没藏氏的儿子宁令哥继位西夏太子,但是元昊因此而丧身,结束了夏的强盛,一国之兴败,源于男人只好色,实在不值。

  8. cme
    Posted 2014年8月15日 at 上午6:31 | Permalink

    宫内职称:
    是古代皇宫对妃子的称呼,类似贵妃等,是一种称谓。
    周朝:《周礼》记载: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秦:没有这方面的确切记录.
    西汉:经几朝皇帝修订,后宫名号有十四等级:昭仪、婕妤、婧
    婕妤

    婕妤
    娥、容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消。
    东汉:只有四级: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三国魏:妃嫔名号十二级: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晋:开始复古,沿用《周礼》体制,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允华;其下是美人、才人、中才人。
    南朝宋: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媛、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其下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南齐:贵妃、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仪、淑媛、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其下还有美人、中才人、才人。
    南梁与陈相同
    北魏:左昭仪、右昭仪、三夫人、三嫔、六嫔、世妇、御女若干,没有记载具体名号。
    隋朝:独孤皇后死后才制定后宫名号体制,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婕妤十二人及美人、才人十五人为世妇;宝林二十四人、御女二十四人、采女三十七人共称女御。
    唐朝: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惠妃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以上各一人);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
    宋朝:没有一定的体系,特别是宋徽宗,创造了许多古怪的称号。一般的情况下初入宫称侍御,有品位即封“郡君”,南宋叫“郡夫人”,递升上去是美人、婕妤、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充仪、充容、婉媛、婉仪、婉容、顺容、贵仪等等不一;皇后以下等级是妃: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一个名号一个人,没有多出来的“妃”(宋高宗的母亲是贤妃,就是后宫第三位,仅次于皇后和贵妃)。
    辽:元妃、德妃、文妃、惠妃等,没有级别,以下无名号。
    金:贵妃、贤妃、德妃为三夫人,以下与唐朝相同。
    元朝:蒙古人不学汉人的文字功夫,除皇后外一律称“妃”,没有名号等级,就是姓氏+妃。
    古代妃嫔

    古代妃嫔
    明朝:跟随元朝风气,朱元璋也不搞文字功夫,名号也只有“妃”一种,只要被“召幸”就可以封“妃”。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敬妃、宸妃、庄妃、虞妃等等,贵妃等级最高,淑妃、贤妃居次,其他的不外乎美好的字眼加个“妃”,没有明确的等级高低。
    清朝:清朝的妃嫔分得比较细致,仅次于唐朝。皇后以下的,皇贵妃一人(因顺治董鄂氏,所以皇贵妃等同于副后,并且是贵妃或妃快去世时,皇帝为安慰她们才会封为皇贵妃),贵妃两人(同时在位),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与庶妃无限制。
    婕妤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是汉武帝的钩弋夫人专用的称为,地位仅次于皇后,在汉元帝时仅次于皇后和昭仪,魏晋南北朝时期尚在九嫔之列,唐降之九嫔之下,明在妃,嫔,昭仪之下,属后宫第五等。

  9. cme
    Posted 2014年8月15日 at 上午6:37 | Permalink

    古代重男轻女,把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表示他将来是做官的。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

  10. cme
    Posted 2014年8月15日 at 上午7:06 | Permalink

    越数日,琦独入内廷,向英宗问安,英宗略谕数语,便道:“太后待朕,未免寡恩。”

      琦遽对道:“古来圣帝明王,也属不少,独称舜为大孝,难道此外多不孝么?不过亲慈子孝,乃是常道,未足称扬,若父母不慈,子仍尽孝,乃得称名千古。臣恐陛下事亲未至,尚亏孝道,天下岂有不是的父母么?”

      英宗不觉改容。嗣英宗疾已少瘳。命侍臣讲读迩英阁,翰林侍讲学士刘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天下事,即拱手讲解道:“舜起自侧陋,尧乃禅授大位,天下归心,万民悦服,这非由舜别有他术,只因他孝亲友弟,德播远近,所以讴歌朝觐,不召自来呢。”

      借史讽主,语重心长。英宗悚然道:“朕知道了。”

  11. cme
    Posted 2014年8月15日 at 上午7:25 | Permalink

    泽留八闽起讴歌,一语招尤可若何?
    才识慎言存古训,不如圭玷尚堪磨

  12.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8:17 | Permalink

    韩琦、曾公亮,因富弼张昪,俱已外调,枢密院不能无主,拟迁欧阳修为枢密使。修微有所闻,便进与琦等道:“皇上亲政,任用大臣,自有权衡,公等虽系见爱,但未免上凌主权,此事如何行得?”琦等乃止。果然英宗别有所属,召入文彦博,令为枢密使。又擢权三司使吕公弼,使副枢密。公弼先为群牧使,时帝尚未立,得赐马甚劣,商诸公弼,欲转易良马。公弼以为未奉明诏,不敢私易,竟谢绝所请。至是英宗擢用公弼,公弼入谢,英宗道:“卿前岁不与朕马,朕已知卿正直了。”这是英宗知人处。
    ==============
    因此,做人处处都要正直,不管对于正义,邪恶之人,都会对你尊敬,抑或赏识。因为不管好坏人,都能希望一个
    正直的下属为其卖命。

  13.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8:31 | Permalink

    黠(xia 二声)佞(ning 四声):聪明狡猾,巧言谄媚之人。
    彀:
    彀,张弩也。――《说文》
    彀弓弩,持满。――《汉书·周亚夫传》
    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孟子·告子上》
    通“够”[can]。如:彀不上(够不上;达不到)

  14.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8:33 | Permalink

    中彀:满足要求,如:中彀者以用。

  15.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8:40 | Permalink

    宁登瀛(ying 二声),不为卿;宁抱椠(qian 一声),不为监。
    1).登上 瀛州 。犹成仙。 明 郑若庸 《玉玦记·祝寿》:“拚酩酊,算此乐人间,不减登瀛。”
    (2).见“ 登瀛洲 ”。
    (3).登上瀛台。 清 代新进士及第授官仪式之一。《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公子 ﹞一心只想飞回去见着父母……无如明日便是传胪大典,紧接着还有归大班引见,赴宴,谢恩,登瀛,释褐许多事,授了职便要进那座翰林院到任。”
    抱椠
    读音:bao qian
    解释:拿着书写文字的板片。指著述,写作。
    出处:
    1,梅尧臣《正仲见赠依韵和答》:“生平好书诗,一意在抱椠。”
    2,刘克庄《送居厚弟》诗:“吾灾因抱椠,子咎在埋轮。”(埋轮:指不畏权贵,直言正谏。)

  16.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8:43 | Permalink

    宋制,进士第一人及第,往往仕至辅相,士人尤以登台阁,升禁从为荣。尝编一歌谣云:“宁登瀛,不为卿;宁抱椠,不为监。”可见当日人心,趋重科第,更艳羡台阁,所有出兵打仗的将士,就使孙、吴复出,颇、牧再生,也看做没用一般呢。

  17.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8:51 | Permalink

    颛 zhan 一声:愚昧无知,善良
    顼 xu 一声
    古帝“颛顼”的省称,见“颛”

  18.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8:53 | Permalink

    嗟(jie 二声)叹:感叹忧伤

  19.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8:56 | Permalink

    讣告(fù gào)也叫讣文,又叫“讣闻”,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讣”原指报丧、告丧,也指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的意思,“告”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

  20.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8:59 | Permalink

    升遐shēng xiá
    帝王死去的一种说法
    晋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及升遐后,羣臣观其铭,皆上古之字。

  21.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9:05 | Permalink

    天不假年:
    成语 天不假年
    发音 tiān bù jiǎ nián
    解释 假:借。天公不借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出处 清·平步青《霞外裙屑》卷六:“予以先生此考,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为读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积四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史三之一。”
    用法 作宾语;指寿命不长
    示例 常有人感叹李贺天不假年,否则艺术上再磨练的成熟些不知能达到什么境地。
    反义词 天假其年

  22.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9:20 | Permalink

    帷薄不修
    渴求以·贾谊《新书·阶级》:“坐污秽淫乱、男女亡别来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 渴求以·贾谊《新书·阶级》:“坐污秽淫乱、男女亡别来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
    成语 帷薄不修
    发音 wéi bó bù xiū
    解释 帷薄:帐幔和帘子,古代用以障隔内外;修:整饬。男女不分,内外杂沓。指家庭生活淫乱。

  23. cme
    Posted 2014年8月17日 at 上午9:29 | Permalink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琦奉旨陛辞,神宗向他流泪道:“侍中必欲去,朕不得已降制了。但卿去后,何人可任国事?”假惺惺做什么?琦对道:“陛下圣鉴,当必有人。”神宗道:”王安石何如?”情已暴露。琦复道:”安石为翰林学士,学问有余,若进处辅弼,器量不足。”平允之论,莫过於此。神宗不答,琦即告辞而去。

    熙宁改元,即令安石越次入对,神宗问治道何先?安石答称:”须先择术。”神宗复道:”唐太宗何如?”安石道:”陛下当上法尧舜,何必念及唐太宗。尧舜治天下,至简不烦,至要不迂,至易不难,不过后世君臣,未能晓明治道,遂说他高不可及。尧亦人,舜亦人,有甚么奇异难学呢?”语大而夸。神宗道:”卿可谓责难于君,但朕自顾眇躬,恐不足副卿望,还愿卿尽心辅朕,共图至治!”已经着迷。安石道:”陛下如果听臣,臣敢不尽死力!”言毕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