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笔记1

怨在不舍小过

对下属的微小过失如果一直耿耿于怀,不放过,就很容易招致怨恨。作为领导来说,本身就要求比下属有更高的远见和情商,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领导一直重复提及下属的小毛病或者小问题,
就会让属下觉得你小肚鸡肠,不懂得宽恕,从而不服,甚至怨恨心理诞生。所以说,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对下属的小过要适当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历史上曹操烧了投降书的典故就是一个
很经典的例子,如果曹操当时按照投降名单把属下人都处置掉,可想他后来的宏图伟业也不太可能建立,因为没人会为他卖命。

患在不预定谋

人无远见之明,必有近忧之事。作为智者,要根据身边的人和事,各种信息,分析预测未来各种事情的走势,提前做好应对策略。比如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另外,作为锦囊妙计,并不是提前打开,发现其中的秘密,
而是在事发的时候打开,这样效果更好。因为遇事的人已经做过不少的工作,头脑风暴,这时只需要画龙点睛的提示,一旦提示准确,便可药到病除。而提前看到内幕,由于没有实际的事宜背景,并不见得就一定能够理解
妙计的意思。

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善积则致于福,恶积则致于祸,无善无恶,亦无福无祸。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句话从古到今都在说,也得到了事实的应验,并不是说这是迷信的说法,或者有神灵主宰着福祸报应;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次善事,其实都是在积累良好的因子,比如你做了一次好事,有几个人知道
你说好人,但是并没有人对你多好,或者你没有收到什么好的反馈,但是善恶行为本身就是积累起来,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你的善举到达一定量,一定程度,就会触发事物的变化,通过很明确的物质形式或者事件反馈到你的生活
中,形成善报;当然,对于恶,恶报也是如此积累的。

饥在贱农,寒在惰织

这句并不是说农业和纺织,而是借此说明勤奋的重要性,因为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老百姓要么种地,要么纺纱;当你不种地时就得经受饥饿,当你不纺纱时就没有布料,甚至忍受寒冷煎熬。这两个例子直白的说明了勤劳工作学习的重要性。
成功者,往往靠的不是成功,而是勤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比如画家齐白石,比如熟知的爱迪生。“勤能补拙是良训”。当然,现在互联网上还流传一句经典的话语:成功的人是因为他比你聪明,可怕的是他还比你勤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聪明换来的。

安在得人,危在失士

人才是事业的关键,得到人才就能成就辉煌的事业,而失去人才就失去了创业的根基。
如古时的刘邦和项羽,刘邦自身谋划计策,带兵打仗不如张良,韩信,但却能识人善用,所以最终建立了汉室江山;刘邦虽然自身可敌万人,但是自恃清高,瞧不起和别人合作,不懂得使用人才,最终恶虎被群狼蚕食。
丢弃了建立楚室江山的机会。
同样,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也是异常激烈的,得人才的公司会首先建立业务,占领市场,而失去人才的公司,股价下跌,业务萎靡,各种败绩呈现出来。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富起于节俭,时未至,而可预办。谨身节用,营运生财之道,其家必富,不失其所。贫生于怠惰,好奢纵欲,不务其本,家道比贫,失其时也。
越富有的人越勤俭,因为他知道财富的来之不易。守住财富,会营生,才会越来越富。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躁静无常,喜怒不节,群性猜疑,莫能自安。
喜怒无常,言无诚信;心不忠正,赏罚不明。所行无定准之法,语言无忠信之诚。人生疑怨,事业难成。
作为领导者,操守,言行要一致,否则对下属失去了信任,则人心多疑,慌慌不安。
另外,作为领导,也不可厚此薄彼,追求兄弟关系,而忽略了其他成员。
总的来说:在做事上,要有章程,言必行,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要做到,或者跟进到底,否则就会失去威信和人心。因为虽然我们不提倡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的做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人还是会去可以追求上司的喜好,喜欢的东西,和领导有共同的爱好,话题,从而增进感情,提高自己的感情分数。这时,作为领导,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因为这种行为是团队不和谐的前兆,投机者
获得利益,实干者可能会心中不安,萌生怨念甚至去意。从而团队效率低下,甚至转而追求迎合上意,而不做世纪工作,影响了公司业绩。
作为领导,和成员关系好要维持一定警惕,防止过多家庭隐私,喜好被他人利用。另外,也不要在团队内构造小圈子,如兄弟感情之类,另不会表达,而能踏实干活的人心寒。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素书. Bookmark the permalink. Follow any comments here with the RSS feed for this post. Both comments and trackbacks are currently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