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之《汉纪》之高祖开汉真言名句解读

1.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注评:这是张良对刘邦说的话,却成为了中国几千年适用的真理。可惜的是,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喜欢听好话,因此,每一个朝代总有媚臣得势、谏臣丧命;凡有象唐太宗这样的从谏如流的领导者,国家一定是兴旺的。)

2.仁不以勇、义不以力。

(注评:一味依靠武力,并不能彰显仁义,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几千年的历史却以相反的事实在论证,似乎只有在武力的保障下,仁义才能够得到布施,或者 说,仁义经常打着武力的旗帜进行布施的。因此,给后人造成了成王败寇的错觉。事实上,在任何时代,仁义都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化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只是 我们因为武力攫取的成果比教化更快捷和功利,才有意忽略了非暴力的作用。)

3.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注评:人有时候很容易被安逸磨灭了进取的欲望,不到艰难困苦的绝境,不会奋起前行。但是,死地和亡地的处境,并不是绝对可以起死回生的,面临的风险其实是巨大的。真正要做的,是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强盛的斗志,以及向上的进取心。真英雄,是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英雄本色的。)

  4.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注评:发挥自己的优势,克制对手的弱势,无论是战争的搏弈还是职场的竞争,都是必须的基本原则。其实人生也是这样,我们只有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够在漫长的征程中寻找出机会;只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弱点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控制,展露在人们的面前。)

5.权不可豫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

(注评:机会不可能事先设定,也不可能准确判断事态的变化,如果能知道天地的结果,那么我们早就可以战无不胜了;只有按照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及时 跟进适应,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既有与时俱进的含义,更有创新灵活的谋略,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任何僵化的呆板的设定,都不如保持科学、开放、客观和 理性的态度更重要。)

6.王者以民为天,而民者以食为天。

(注评:这是放之四海皆标准的真理,也是执政者必须时刻清醒的认识。即使在以流通为主的市场经济时代和以制造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时代,民依旧以食为天。更重 要的是,执政者必须时刻遵循以民为本的基本方针,离开了民意,执政就失去了根基。汉初能形成这个执政的理念,不能不说中国古人是伟大的。)

7.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注评:对于胸怀天下、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来说,舍弃小家是很正常的,对这种人,用任何生死的诱逼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坚持。在政治斗争的过程中,一味依靠杀戮,是无法取得根本性胜利的,蒋介石杀的人不可谓不多,结果只能加速了其政权的崩溃。)

8.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注评:上天给你的机会,你不抓住它,不仅会遗憾终身,甚至可能受到损害。一切机会不是凭空而来的,在顽强的努力中,在长期的坚持中,机会可能悄然而来, 临门一脚的时机,不把球踢进空门,失去的不仅是结果,还有的是心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地区、国家而言,道理都是一样的,有些发展机会稍纵即逝,迟疑一 刻,遗憾十年。)

9.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尽而猎狗蒸。

(注评:朝代变更,是顺应潮流的发展,也自然孕育了很多英雄豪杰;帝王总是依靠这些能人志士的辅助才得以成就伟业的。但是,我们逃不掉的历史怪圈是,正是 因为你是英雄豪杰,我才害怕你把我也灭掉,人性的弱点在富贵面前不堪粉饰。能共患难,不能同甘苦,这本来就是个不应有的命题,既然患难都与共了,甘苦居然 还不能同享,可见人性是多么复杂。)

10.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

(注评:善于倾听,就能找到机遇,精于谋划,就能抓住关键。任何事情,明白了就要果断决定,不要优柔寡断、疑神疑鬼,否则,就身受其害。在处理任何事情的 时候,都要在充分接受全面的信息之后,准确地理清事态的主要矛盾,果断决策,坚决实施。特别是在重大问题的处理上,一定要采取充分调研和果断决策相结合原 则,谨慎是好的,但谨慎不意味着当断不断。)

11.审毫厘之小数,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注评:拘泥纠结于细小的枝末,忽略了主流和主干,过度关注次要矛盾,忽略了主要矛盾,这本末倒置的后果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这与其说是事业的悲剧, 不如说是人的性格悲剧。有一类人,经常面对应该做的事情迟疑不前,却对不应该做的事情纠缠不休,他们当政,对事业、对国家,不是好事。)

12.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注评:创业艰难,守业更难;稍微不慎,事业的大厦可能会一夜崩塌。必须珍惜每一个成功的机会,成就伟业,更必须珍惜每一个成就的事业,不能毁于一旦。所 谓富不过二代,贵不及儿孙,不能让李自成式的历史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必须把事业的建设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塑造长期有机结合起来;处尊养优、贪图安逸、安于 现状、不图进取无法使事业长盛不衰。)

13.屈人者克,自屈者负。

(注评:善用群众的意见,就能成就大业,独断专行、自以为是,将使自己难于成功。刘邦是前者,项羽是后者,成败其实早就已经注定。领导者不是神仙,不是万 能的,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的视野也是有局限的,任何过分的盲目和自负,所粉饰的英雄形象是虚幻的;真正的能人,是可以利用别人智慧的,并且发挥别人 积极性的凡人,而不是独来独往、自命清高的强人。)

14.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安久乎。

(注评:对待官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使之明白制度、法律、道德、廉耻等的重要性,才能有效防范他们借用权力来谋取私利。如果官员失去了对权力的敬畏,失 去了对法律、道德的敬畏,权力就可能成为攫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后门;没有道德和法制约束的官员,只是一群掏空国家仓储的老鼠,最终会危害国家的安全。现在 的问题,不仅是官员,全民都有私欲膨胀的危险;从官员开始整肃,十分重要。)

15.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注评:有主流价值观,有信仰,有道德的民众,国家才能强盛,否则,国家终会被削弱而消亡。我们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单纯以经济为中心,还是选择物 质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甚至重点强化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果断决定。否则,越来越缺乏信仰、越来越没有道德、越来越思想浮躁的民众,将是摧毁国家的内部炸 弹。)

16.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有超然而独存者也。

(注评:生死如昼夜,是必然的过程,没有谁能超脱。所以要正视死亡,更要珍惜人生,要让短暂的人生丰富多彩。)

17.大儒者,恶肯毁其规矩、准绳,以趋一时之功也。

(注评:真正高尚的人,是不会为了贪图一时的功利而破坏了法制和原则的。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原则和欲望就象两个对手,在争夺人的灵魂,如果把握不住,人心 一定混乱,社会一定动乱。要成为高尚的人,不仅要克制自身的私欲,还需要环境的熏陶和制度的约束;因此,建立法制社会,构建道德体系,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是国家必须主导的,是民众必须效行的。)

18.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官室填服天下也。

(注评:国家的强盛,应该是以精神和道德的高尚来显示的,而不是以楼房酒馆和奢华享受来表现的,人也一样,真正强大的人,是精神和道德高尚的人,不是靠华 丽的衣服和财富来获得的。这个道理对当今的中国十分切合,我们只顾发展经济,可是看着那些浮躁、暴戾、迷茫、空虚的国民,你还能说中国很强大吗?)

19.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

(注评:从人情来看,谁都会爱自己的父母、妻儿,但是,只有真正懂得大理的人,才能知道怎样的爱是正确的。在独生子女不断增加的当代,对孩子过于沉迷的溺爱,很容易制约孩子身心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在爱的过程中,懂得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爱之有度,情有章法。)

20.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注评:利用机会谋取私利,是小人,懂得感恩回报,是君子。不惜一切手段谋求利益,对自己自私自利,却希望别人大公无私,这是当今世人的基本品性。人类总 喜欢严以律人,宽于律己,总喜欢用双重标准约束别人和对待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克服这种狭隘,事业的发展才能有广阔的空间。我们也一样要区分好君子和小人, 重用君子,教化小人,才是根本的用人目标。)

21.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注评:江山靠武力得到,但是武力不能治理国家,一个国家要巩固发展,既需要军事的强大,也需要政治的清明。在历史转轨的时代,执政者一定要针对形势的变 化,及时调整执政思路,不能死守习惯和陈规。任何历史阶段,总有其独特的存在根基和影响因素,不能走老路,也不能走全盘照搬的邪路。)

22.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为人君者,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

(注评:犯错是难免的,不是圣人孰能无过?关键在于有错知改,并且改过为好。但是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不能以此为借口,作为自己常犯错误的宽容,只有抱着 不犯错的严格,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起码避免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宽容理解,并促进改进提高,只有站在错误的瓦砾上,才能发现错误的根 源,避免重新发生错误。)

23.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天下虽有变,权不分。

(注评:将相是古代中国政权的基本支柱,将相和可以使国家坚固无隙。这实际上就是团结的力量,政党团结,上下团结,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要实现团结,一要靠 人心,二要靠氛围,三要靠机制。人心要靠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建设,氛围要靠价值观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机制要靠法纪和纪律的约束。)

24.法者,治之正也。

(注评:古今对“法”的解释和理解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总的含义没有根本性的差异。那就是规则、原则、制度,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依据。用当今社会的视角看,就是法制化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向。)

25.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

(注评:争夺搏弈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性的逐利特质,使历史在这个主题下演绎了很多的难以言尽的故事。争是本性,让则是境界。我们读过太多你死我活、斩尽 杀绝的篇章,却很少发现得理饶人、点到即可的段节。在当今社会,浮躁和偏激的心态更使针锋相对变成不可调和,人们缺少的是宽容、善良、厚道和恻隐,呼唤仁 义其实在当今社会更显得迫切。)

    26.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所终始。

(注评:一切物质财富,都不过是身外之物,这在古人已经看得透彻;因此,古代出现了很多一身清正、舍身守玉的名人志士。在繁华的现代,我们看到的更多 是惟利是图的商人草民,哪怕捞一个英雄的尸体,也要索取报酬。这到底是古人的傻冒,还是现代人的聪明;到底是封建社会的落后,还是商品经济的先进?)

    27.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注评:八个字,把宇宙万事万物的规律说得明白透彻,也把人的能动说得简单明了。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方法论,现代哲学再深奥复杂,也不如古人的智慧深刻简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资治通鉴. Bookmark the permalink. Follow any comments here with the RSS feed for this post. Both comments and trackbacks are currently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