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汉兴以来,胡虏(1) 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略畜产(2);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 (3) 不复。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无有胜意。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砥砺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 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大有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 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用兵,临战合刃之急者三(4):一曰得地形,二日卒服习(5),三曰器用利。兵法曰:
丈五之沟,渐车之水,山林积石,经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土山丘陵,曼衍相属(6),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两阵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盾三不当一。萑苇竹萧,草木蒙茏,支叶茂接,此矛铤之地也(7),长戟二不当一。曲道相伏,险隘相薄(8),此剑盾之地也,弓弩三不当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懈,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9),百不当十。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10);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11);此将不省兵之祸也(12),五不当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
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13)。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14);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15);险道倾仄(16),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17);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18),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19);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20),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之间耳(21)。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无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22),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横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注释:
(1) 胡虏:指匈奴。(2) 高后: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实际掌权十六年。陇西郡:在今甘肃省西部。驱略,驱赶掠夺。(3) 没世:永世,长期。(4) 合刃:交战。(5) 卒服习:士兵经过精熟训练。(6) 渐:浸湿。经川:常流之水。丘:丘陵。阜:土山。曼衍:绵延。属:连接。(7) 萑:芦苇的一种。萧:蒿草。蒙茏:互相掩隐、覆蔽的样子。铤:短矛。(8) 伏:隐蔽。相薄:互相重叠。(9) 不精:动作不熟练。集:齐。金鼓之指:鸣金击鼓的命令。古时作战,击鼓以示前进,鸣金以示收兵。勒:严格要求。(10) 袒裼:露出上半身,也称肉袒。(11) 镞:箭头。(12) 省兵:检验兵器。(13) 险易:险要之地与不险要之地。(14) 敌国之形:势均力敌之国的形势。(15) 弗与:不如。(16) 倾仄:倾斜狭窄。(17) 格:抵御。(18) 什伍:古时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伍为什。(19) 材官驺发:能用强弩的骑射之官。驺:通“骤”。革:皮。笥:铠甲。木荐:木做的盾牌。(20) 薄:逼近。(21) 俯昂:同“俯仰”。(22) 义渠:当时居于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归谊者:归降的人。
作者小传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汉颍川郡(今河南禹县)人,著名的政论家。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足智多谋,时人称为“智囊”。汉景帝时升至御史大夫。他针对汉王朝面临的各种社会危机,提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巩固边防和发展农业等一系列建议。由于晁错主张削减诸侯封地来加强中央权力,遭到诸侯王的反对,吴楚七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叛乱。景帝受袁盎挑唆,杀了晁错。
作品背景
晁错任太子家令不久,因匈奴屡侵边境,于是他及时上《言兵事疏》。先是肯定文帝一反汉兴以来畏惧匈奴而明诏抗御,继而纵论用兵之道、临战之术,具体剖析 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 ,指出: 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确实言之凿凿,非一般纸上谈兵者所能比,受到文帝高度赞扬和重视。
译文
我听说汉兴以来,匈奴数次侵入边地,小规模的侵袭就获得小胜利,大举入侵 就获得大的胜利;高祖吕后时再次侵入陇西,攻占城池,屠杀百姓,劫掠牲畜等财物;后来又侵入陇西,杀死守城的官兵,大肆劫掠。我私下听说战胜的威力,可以 使百姓气势百倍;吃了败仗的士兵,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元气。自从高祖吕后以来,陇西三次被困于匈奴,百姓垂头丧气,没有胜利的信心。现在陇西的官吏,上赖 社稷的神灵,遵奉陛下圣明的命令,团结士卒,磨砺他们的气节,发动已经垂头丧气的百姓来抵挡乘胜前进的匈奴,以少敌众,杀死了一个匈奴的首领,大败他们的 大部队而取得大的胜利。这并非陇西的百姓有勇敢和怯懦的区分,而是将领节制的方法有巧妙和笨拙的差别。所以兵法说:“有一定会胜利的将领,没有一定会胜利 的百姓。”由此看来,安定边境,建立功名,在于好的将领,所以不能不慎重选择。
我又听说用兵,在战场上厮杀之前要准备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深入了解地形,二是要训练士兵,三是要检验武器。兵法说:一丈五尺长的沟,可以湮没战车的水流,山林中积满石头,有长流之水,有丘陵土山,草木繁盛,这是步兵的战场,两个骑兵抵挡不了一个步兵。土山丘陵,绵延不绝,到处都是平原广野,这是骑兵的战场,十个步兵不能抵挡一个骑兵。远远望去是平坦的丘陵,中间隔着河流和山谷,居高临下,这是弓弩手的战场,一百个拿着短兵刃的士兵也抵挡不了一个弓弩手。敌我双方的阵地相隔很近,地势平坦,没有深草阻 碍,进退自如,这是持长戟的士兵的战场,三个持剑盾的士兵也抵挡不了一个持长戟的士兵。芦苇蒿草丛生,草木茂盛,枝叶相交,这是持矛铤的士兵的战场,两个 持长戟的士兵也抵挡不了一个持矛铤的士兵。道路弯弯曲曲,十分隐蔽,各种险要的地势相互重叠,这是持剑盾的士兵的战场,三个持弓弩的士兵也抵挡不了一个持 剑盾的士兵。士兵不精选加以训练、使之熟悉,日常起居不熟练,动作不整齐划一,不懂得如何利用机会、如何避免灾难,前面金鼓击 响,后面的士兵却十分懈怠,和金鼓的命令相违背,这是不严格训练士兵而造成过错,一百个这样的士兵也抵挡不了十个精兵。兵器不锐利,和空手一样;盔甲不坚 固,和没带盔甲一样;弓弩不可以射出很远,和短兵一样;射箭不能射中,和没有箭一样;射中了却没有穿透,和没有箭头一样,这是将领没有检验兵器的后果,五 个这样的士兵抵挡不了一个精兵。所以兵法说:器械不锋利,是将自己的士兵送给敌人;士兵不会打仗,是将自己的将领送给敌人;将领不了解自己的士兵,是将自 己的国君送给敌人;君主不精选将领,是将自己的国家送给敌人。这四点是战争的关键。
我又听说小国和大国的表现不同,强国和弱国的形势有异,险要之地与不险要之地的戒备不同。谦卑地侍奉强国,这是小国的表现;联合小国来攻打大国,这是势均力敌的国家的表现;用蛮夷来攻打蛮夷,这是中国的表现。现在匈奴的地形和技艺都与中国不同。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的马匹不如他们;道路险要,地势不平,一边奔驰一边射箭,中国的骑兵不如他们;经历风雨的疲劳,忍受饥渴的能力,中国人不如他们,这是匈奴擅长的地方。如果在平原上,地势平坦,轻车突骑,那么匈奴容易被挠乱;劲弩长戟射到远处,那么匈奴人的弓箭之弓不能抵御;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十个五个一拥而上,那么匈奴的士兵不能抵挡;能用强弩的骑射之官,同时射向敌军,那么匈奴的皮做的铠甲和木做的盾牌就不能支持了;在马下格斗,剑戟相交,短兵相接,那么匈奴人的脚就不能支持了。这是中国擅长的地方。由此看来,匈奴的长处有三个,中国的长处有五个。陛下又兴兵数十万,用来诛讨数万人的匈奴,众寡悬殊,用的是以十击一的方法。尽管这样,兵器是不祥之物;战争是危险的事情。大变成小,强变成弱,只在俯仰之间那么短暂的时间里就会发生。硬打硬拼,企图用人海战术取胜,一旦失败,难以东山再起,就会后悔莫及。帝王的策略,出自万分的周全。现在义渠的少数民族来投降汉朝的有数千人,他们的饮食和 长处与匈奴一样,可以赐给他们盔甲棉衣、强劲的弓弩和锋利的箭,让边境的优秀将领统率他们。让将领了解他们的习俗,懂得他们心理,用陛下的规则约束他们。 如果地势险要崎岖,让他们来抵挡匈奴;如果地势平坦无碍,就用汉朝的将领来对付匈奴。两军互相辅佐,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再加上数量众多,这是万无一失的 方法。
传说: “狂妄之人的话,圣明的君主加以选用。”我晁错愚昧鄙陋,冒死进献狂妄之言,希望陛下裁夺择用。
影响与传播